石固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老石固村东南0.5公里的台地上,遗址距今约4500~7400年,是继新郑裴李岗遗址之后,发现的又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裴李岗文化遗址。
1972年发现,1978~1980年共发掘4次,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包括居住遗迹和墓葬。考古发掘面积约1500平方米,内含裴李岗和仰韶两期文化遗存,底层为裴李岗文化,上层为仰韶文化。发现房基7处、灰坑282个、墓葬96座,出土了石、陶、骨、蚌、铜等器物11800余件,其中以裴李岗文化遗存最丰富,典型器物有:石磨盘、石磨棒、石斧、石铲、石镰、管形骨器、圜底壶、平底壶、假圈足壶、三足壶、三足钵、三足鼎、附加堆纹和坑点纹的三足钵、敛口钵、折肩壶、角把罐。石固遗址中仰韶文化遗存最上边的一、二期堆积内涵特殊,在中原地区首次发现。
遗址的氏族墓地,为单人竖穴土坑墓,葬式仰身直肢为主。经科学测定,其年代距今约七千多年,为探索中原地区新石器中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石固遗址是河南省内最早发掘的证明裴李岗文化先于仰韶文化的地层关系遗址,发现较多的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房基、灰坑、墓葬和丰富的遗物,对研究这两种文化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性质、体质人类学、生态环境都能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2006年5月,石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固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裴李岗文化简介
裴李岗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期文化,是目前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裴李岗文化是汉族先民在黄河流域创造的古老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来源。
裴李岗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证明早在8000年前,汉族的先民们已开始在中原地区定居,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济生产活动。
这个时期,已进入以原始农业、畜禽饲养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以渔猎业为辅的原始氏族社会。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等。